矮优王精播超高产栽培技术

点击次数:   更新时间:17/05/26 09:54:05     来源:关闭分    享:
    小麦是我国产要的粮食作物,在人民生活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随着种粮大户,家庭农场,种植业合作社等新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发展,经济效益己成为小麦生产考虑的首要因素,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高产高效新技术也因此备受新型经营者的青睐。如何在适当减少生产投入的情况下,稳定和提高小麦的产量、品质,实现小麦增产、增效和增收,成为广大生产者的追求的目标。
    传统小麦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投入,如改良土壤发展灌溉,增施肥料,加大播种量等,来提高小麦产量,这样小麦可实现亩产800-1000斤。欲进一步提高产量,通过增加投入,当每亩基本苗达到20多万株以上,结果是大肥大水,大播量导致群体过大,田间光照不足,植株个体生长弱,倒伏严重,穗头变小,千粒重降低而减产。研究表明,造成麦穗变小,籽粒减少的基本原因是碳氮比例失调,表现氮素营养过剩,碳素营养不足,这也是植株茎杆脆弱,容易倒伏的基本原因。
    为了解决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,促进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,根据矮优王小麦的特征、特性、研究出小麦精播栽培技术。它是一套高产、稳产、低耗,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,它在土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,通过减少基本苗数,依靠分蘖成穗等一套综合技术,较好地处理群体和个体的矛盾,使麦田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,改善群体内的光照条件,促进个体生长健壮,根系发达,提高分蘖成穗率,单株成穗多,从而保证穗足、穗大、粒重、高产。
    一、小麦精播栽培的生物学基础
    小麦精播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,以保证有足够的穗数,并充分发展个体,力促植株健壮,穗大、粒多、粒重、实现高产。
    1、减少基本苗,培育壮苗,提高麦苗素质,传统栽培条件下亩基本苗一般为20万-30万,苗量过大,麦苗相互争水争肥,争光严重,麦苗素质差。小麦精播栽培亩基苗10-12万株,单株麦苗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生存空间都大大改善,有利于培育壮苗,从而为高产打下基础。
    2、依靠分蘖成穗,增加多穗株在群体中的比重,研究表明,以多穗株(分蘖穗)为主构成的群体、穗大高产,而以一穗株(主茎穗)为主构成的群体产量较低。在低产水平下,亩产为300斤时,一穗株的穗数占总穗数的60.5%,而产量水平提高到每亩800斤时,一穗株的穗数占总穗数的比重大大下降,仅占19.4%,精播栽培的麦田基本苗少,单株成穗较多,以多穗株为主,产量较高。
    3、单株成穗多,穗大粒多,千粒重高,研究表明,精播小麦植株健壮,不仅单株成穗多。而且穗大、平均每穗穗数多,每小穗烂数也多。试验也证明,每小穗具有较多的粒数,平均千粒重显着提高。在一定范围内,单株成穗多,穗大粒多,千粒重高。单株的成穗数与平均穗粒数,千粒重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。
    二、小麦精播栽培的优点
    1、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,高产必须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,合理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群体内的光分布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。小麦精播栽培大大降低了单位面积基本苗的数量,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了田间湿度,不仅有利于抑制小麦常见病害(白粉病、纹枯病)的发生,而且显着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。
    2、改善了群体的光合性能,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,小麦精播栽培,由于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,群体中下层的光合速率显着提高,从而提高了生育后期群体的光合强度,而且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输,有利于提高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。
    3、增加了根系的吸收能力,提高了水,肥生产效率,精播小麦单株具有较多的次生根,根系发达,生活力旺盛,吸收能力强,改善了植株的无机营养,加之精播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,因而水肥生产效率较高。
    三、矮优王精播栽培技术要点
    精播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。一方面是降低基本苗,防止群体过大,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。另一方面是培育壮苗,促进个体发育健壮。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与上述原则相适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,包括培肥地力,提高整地质量,选 用适宜的良种,提高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,实行机播,控制基本苗数量及分布均匀度,适期播种,调节行距以及运用肥水,划锄、深耘锄等措施,以调节群体大小与结构,促进个体发育健壮,达到有足够的穗数,穗大、粒多、粒饱、高产、稳产、优质、经济效益高的目的。
    1、培肥地力
    推广小麦精播技术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、肥、水条件为基础。土壤肥力是土壤养分、水分气、热的综合反映。在生产中,往往对土壤养分高度重视,投入大量的肥料,但对土壤气的状况认识不足。土壤的状况包括土壤的土,水,气三相比的好坏以及CO2释放量多少。关于土壤中CO2的释放量,在高产麦田中,它对小麦群体光合的贡献,在小麦生长中期为7%—13%,后期高达20%—25%。因此,土壤中释放的CO2对小麦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。研究表明:增施有机肥,实行秸杆还田,能明显增加土壤CO2释放量,提高冠层内部的CO2浓度。生产实践证明,在传统栽培条件下亩产700斤左右的高产田采用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有望使亩产量提高到1000斤。
    2、选用良种
    由于小麦精播栽培很好的解决了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,可以充分发挥小麦的单株生产潜力。选用分蘖力强,分蘖成穗率高,单株生产力高,秸杆矮,抗倒伏能力好,株形紧凑,叶片与茎杆角度较小,光合能力强,经济系数高,抗病抗逆性强,落黄好的品种,咱们种植推广的三抗矮优王就是高产更高产最理想的品种,适宜小麦精播,亩产可达1300斤以上,最高可达1600斤。
    3、培育壮苗
    壮苗的指标是:冬前群体分蘖数为总蘖数1.2-1.5倍的前提下,冬前单株分蘖8-15个,次生根与分蘖数约为1:1。壮苗可以合成较多的光合产物,并得到较高的产量,弱苗则相反。壮苗成穗率高,因而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肥水和光合产物,使它们较多地转化形成产量,而弱苗的无效分蘖多,白白浪费很多养料,减少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。壮苗的根系发达,能较好地利用土壤中的肥水,而弱苗则不能促进个体健壮,除控制基本苗外,还要采取以下措施。
    (1)施足基肥: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,化肥为辅,氮磷钾配合,以满足小麦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。一般情况下,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—5000公斤,尿素10—15公斤;过磷酸钙25—50公斤和硫酸钾10公斤或复合肥75公斤。磷肥容易被土壤固定而难以被植物利用,因此,可采取隔年施用或每年只施用少量磷肥作底肥,以维持土壤速效磷供给水平,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。同时要注意微肥的使用,如锌、铜、硼等。
    (2)提高整地质量,适当加深耕层,打破犁底层。加深活土层。提高整地质量,要求土壤墒情充足,地面平整,明暗坷垃少而小,土壤上松下实,这样有利于出苗齐、全、壮。
    (3)足墒播种,提高播种质量在墒情充足的情况下,选用粒大饱满、生活力强、发芽率高的种子作种。采用机械播种,根据地力合理确定播种量,要求下种均匀,深浅一致,适当浅播,播种深度3~5cm,行距23cm-26cm-30cm、等行距或大小行播种,提高播种质量。
    (4)适期播种,以播种至越冬期0℃以上积温600~650℃为。山东省适宜播种期是10月5~15日为宜
    (5)播种量,适宜播种量的确定是以保证实现一定数量的基本苗数、冬前分蘖数、年后最大分蘖数以及亩穗数为原则。精播的播种量要求实现每亩基本苗数为10万—12万株,大约每亩用种8公斤左右。冬前总分蘖数(包括主茎)为总穗数的1.2~L5倍。每亩穗数要求,在40万穗左右,最高可达到50万穗。
    4.促控结合调控群体
   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精播栽培合理的群体结构动态指标为:亩基本苗10万~12万株,冬前总分蘖数50万~60万;年后最大总分蘖数(包括主茎)60万~70万,不超过80万;成穗数40万~43万穗,叶面积系数冬前1左右,起身期2.5~3,挑旗期6~7,开花、灌浆期4~5。
    精播高产麦田土壤肥水状况好,能够满足小麦的无机营养。其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以控制、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发展,改善田间的光照条件,提高光能利用率,增加有机营养为主,而肥水管理相对降为次要地位。精播高产麦田在底肥、底墒充足的情况下,苗期一般不进行肥水管理,中期在适当或及时补足的原则进行管理。根据麦田情况,如果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,可中施起身肥水;群体偏大,重施拔节肥水;如地力基础特别好、又施足底肥的、群体适中或略偏大的麦田,施肥时期还可以向后推迟,或少追甚至不追肥,只浇水。追肥以氮肥为主,每亩追施氮素化肥15-25kg左右,开沟追施。这次肥水能促进分蘖成穗,提高成穗率,促进穗大粒多。
    为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,应做到如下几点。
    (1)播后及时查苗、间苗、补苗  基本苗较多、播种质量差的,麦苗分布不均匀,疙瘩苗较多,必须十分重视在植株开始分蘖前后,进行间苗、疏苗、匀苗,以培育壮苗。
    (2)控制多余分蘖  为了调节群体结构,防止群体过大,必须控制多余的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,促进个体健壮,根系发达。冬前分蘖出生早、叶片多、光合面积大,根系多,有较强的独立营养体系和竞争能力。同时因为它蘖位低、生长量大,光照条件优越,光合能力强,制造的养分多,所以冬前分蘖比起春季分蘖成穗率高。因而冬前分蘖对于实现充足的穗数,促进穗大粒多、粒重,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    精播麦田,当冬前每亩总分蘖数达到预期指标后,即可进行深耘锄。方法为:用三齿耘锄,摘取两边齿,中间一齿可换成较小的铲头,于麦行中间深耘,依据群体大小和麦苗长相长势,可采用每行深耘或隔行深耘,耘的深度在l0cm左右,不得太浅,太浅了易翻苗严重。耘后耧平、压实或浇水,防止透风冻害。返青后,如群体过大,冬前没有进行过深耘锄的,亦可进行深耘锄,以控制过多的分蘖增生,促进个体健壮。深耘锄对植株根系有断老根、喷新根、深扎根,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,对植株地上部有先控后促的作用。控制新生分蘖形成和中小分蘖的生长,促使早日衰亡,可以防止群体过大,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,有利于大蘖生长发育,提高成穗率,促进穗大粒多,从而显着增产。
    (3)返青期管理早春返青期间主要是划锄、松土、保墒、提高地温,不浇返青水,在追施起身肥之后浇水,重视挑旗水,浇好扬花水、灌浆水,特别对于挑旗水,必须浇足浇好,使得土壤深层有一定的蓄水量,对后期籽粒灌浆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    (4)小麦灌浆期结合防治芽虫喷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两到三次,能增加千粒重,和延长旗叶生命期。
    (5)适时防治病虫害,特别是蚜虫、红蜂蛛等。
上一条: 高产玉米新品种促熟有妙招
下一条: 没有了
济南朝晖种业有限公司
流量统计 网站统计 | 网站地图 备案号:鲁ICP备10037059号-6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,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
友情链接: